在今年初,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出了一份价值1000万美金的不确定交付期限的合同,向一家轻质塑料公司订购了最大数量达240万发的12.7x99毫米机枪弹。
这种弹药的最大特点在于,它采用的是塑料/黄铜混合结构的弹壳。在需要承受最大压力、并且必须耐受抛壳钩暴力拉拽而不能破损的弹壳底部,这种被称为MK323 MOD 0的弹药依旧使用了黄铜材料。而在以上的部分,它则使用了塑料材质,以对弹壳进行大幅度的减重。
在12.7毫米枪械的设计、使用中,除了枪械本身的尺寸和重量巨大以外;弹药本身的重量和尺寸也是非常惊人的,尤其对于步行、畜力运输时更是如此。
比如中国使用的苏式12.7x108毫米弹药,弹壳就有65-67克重;10发弹药就有1.2-1.4公斤重;算进弹链、弹链盒,204发弹药的全重高达36-37公斤。
中国受中口径通机消亡论影响,淘汰7.62毫米机枪,试图用12.7毫米机枪伴随步兵前进。但4人机枪组最多也就携带204发弹药,这是除了89轻机枪400米距离散布圆直径达到惊人的5.33米外,制约实际战斗力最大的因素。
要实现中国的大口径机枪火力直接衔接小口径机枪的梦想,需要突破的技术难关难以计数。围绕这个目的进行评价的话,美国目前仍然有待观察的半塑料弹壳技术,也依然只是效果依然很不够用的一个措施罢了,依然拯救不了中口径统计消亡论带来的弯道翻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