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料因为其延伸性强、耐用,并且经济性价比很高,几乎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但如果说它不仅只是渗透进生活,还渗透进了身体呢?
随手丢弃的塑料,经过自然条件分解后会转变成微塑料或纳米塑料(micro- and nanoplastics,MNP),已经有许多研究在人体的血液、肺部和胎盘中监测到MNP的存在,它们会随着呼吸和饮食,潜入身体内部。然而,更惊人的还在后面。
最近,由国际科学团队联合在《纳米材料》(Nanomaterials)发表的论文显示,MNP颗粒在被小鼠食用后,会以极快的速度在体内穿行,不出数小时就能进入大脑。
研究者在实验中设置了三种不同尺寸的聚乙烯MNP颗粒,直径分别为9.5、1.14和0.29微米,它们会带上特殊的荧光标记,方便进行后续追踪。随后这些MNP被加入到类似消化物的物质中,并喂食给了小鼠。
结果非常惊人,最快仅需要两个小时,小鼠的大脑中就会出现一些纳米级的荧光信号,在荧光显微镜下,它们的大脑组织中有一些微小的绿色光点,这些就是MNP已经进入大脑的证据。
不过,在3种MNP中,只有0.29微米大小的颗粒可以从胃肠道被吸收后,突破血脑屏障再进入大脑内部。研究指出,更小的塑料颗粒有着更高的表面积/体积比,这会使得这些颗粒更容易具备反应活性,也会更容易在体内穿梭。
这里所说的反应活性指的是,MNP从环境中募集其他分子的能力,比如让脂质、蛋白质结合到自己表面,覆盖形成一个保护外环。这层外环可以让MNP更具抵抗力,也会对组织具有亲和性。
借助计算机模拟,研究者构建出了血脑屏障的模型,其中还包含了由磷脂双层膜。随后,四种不同的塑料颗粒模型被用来测试突破血脑屏障的能力,其中有着蛋白质外层的MNP几乎不能穿透屏障,但是有着胆固醇外层的MNP可以轻而易举地穿越过去,不过不能进入深层的脑部组织。
研究者认为,MNP在我们体内穿梭时,非常依赖它们外层的结合分子,尤其是各种分子组合的外层更具危险性。
“我们目前可以确定的是,MNP在体内经过反应后可以快速入脑,不过还没有确定要吸收多少微塑料颗粒后才会出现这一现象。”研究通讯作者Lukas Kenner博士表示,他认为我们需要对塑料污染有更高的警惕,减少MNP对人体的潜在危害。
参考资料:
[1] Plastic Particles Found in The Brains of Mice Just Two Hours After They Ate. Retrieved April 28, 2023 from https://www.sciencealert.com/plastic-particles-found-in-the-brains-of-mice-just-two-hours-after-they-ate
[2] Micro- and Nanoplastics Breach the Blood–Brain Barrier (BBB): Biomolecular Corona’s Role Revealed. Nanomaterials 2023, 13(8), 1404; DOI: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nano13081404
免责声明: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。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,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,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。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。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,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。